卓越工程师培养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于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18家(高校10家、企业8家)试点建设单位。学院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产教深度融合,系统搭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型产学研平台,通过强化校企协同机制、强化优质生源供给、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关键要素再造、强化评价标准重构,全面推进“四共”“四通”机制,加快培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科学家式卓越工程师。学院坚持把爱国情怀作为首要准则、把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素养、把实践能力作为基本要求,建设高水平的类企业级的工程师技术中心,实行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深化工程硕博士评价标准改革,着力实现办学方式、培养目标、评价标准“三个根本转变”,打造工程教育改革和产教联合培养的“样板间”。

2024年,在工信部公布的工程硕博士培养获奖名单中,9人入选优秀导师(第一)、9门课程入选特色优质课程(并列第一)、15本教材入选精品教材(高校前列),4个基地入选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并列第一);获评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优秀校企导师组1个(全国10个);获评北京高校“党建引领实践创新示范项目”1项。学生2人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托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1人获评首批国自然青年学生项目。学院建设经验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报道。

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基地、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中心

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基地

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基地“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研究基地”于2024年获批建设,在教育部研究生司的指导下,基地秉承“聚焦需求、校企共建、数智赋能”的建设思路,汇聚一流高校和领军企业的顶尖资源,充分调动校企两个积极性,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基地现有来自高校、企业的专兼职研究员93人,紧密服务党中央“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的要求,主要围绕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机制、国际工程教育、AI赋能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机制等四个方向开展战略研究,为加快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和认证体系提供支撑。与北航、清华、北理、航空工业、航天科技等高校、企业组成编委会,出版首部校企导师培养教材《新时代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改革探索》。

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研究中心

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研究中心成立于2022年,由北航联合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工业、中国船舶、中国电科、中国航发、华为技术多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中心是集专业研究、智库服务和国际交流于一体的实体机构,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深度产教融合为主要目标,通过搭建产教互动交流平台、培养方案研究平台和智库咨询服务平台,重点开展联合培养方案、联合培养标准、产教融合机制和合作交流推广等研究。

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秘书处

工作咨询

联系电话:(010)82314316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

电子邮件:ute@buaa.edu.cn

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简介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源源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由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倡议,来自全国的高校、企业、国家实验室、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协会等33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以下简称培养联合体),秘书处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培养联合体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

联合体定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广泛凝聚一流高校、领军企业、国家实验室、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集聚全国优势产教资源,以自主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为核心目标的新型政产学研合作组织。

联合体愿景:推动构建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新范式,为世界工程教育改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联合体使命: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工程教育体系性变革,构建完善企业出题、校企共答、产业阅卷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新体系,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共同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

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