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

校地合作工作是学校办学功能的有效延伸,是办学资源的有力补充。学校始终秉持“四个面向”战略方针,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布局,将校地合作工作作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地方发展需求为牵引,不断探索多元化、深层次的合作模式,推动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地方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合作

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聚焦浙江“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以及航空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创新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打造校地合作典范。

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合作

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调控、引导职能和北航人才、科研、成果优势,进一步扩大双方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交流合作。

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合作

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开展长期稳定、重点突出的战略合作,持续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扩大合作成果,共同推进江西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科研事业繁荣发展。

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合作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围绕电磁兼容、集成电路、无人驾驶等方向,重点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中试基地、北航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示范基地、地方产业急需应用人才的培训基地,打造高端人才引育平台、高能级共享应用平台,构建校地合作高水平协同创新的典范。

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合作

202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以产业需求牵引研发方向,以研发能力支撑产业发展。突出“项目支撑”,持续导入产业化项目,突出“产业聚焦”,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打造集聚发展新动能的产业创新生态。

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

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人才交流开展合作,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加强科教协同、创新协同、产业协同,共同探索服务国家战略和学科建设的新型合作机制,凝聚智慧、汇聚人才、集聚产业,提升北航科技创新实力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天津创新策源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科创服务能力,共同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贡献智慧和力量。

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合作

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瞄准虚拟现实、集成电路、医工交叉、人工智能等前沿方向开展合作,助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