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大讲堂”是以举办高品位、高层次系列专题讲座为主要方式的教育活动,定期邀请一批在人文、艺术、政经、科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学者与师生交流。其宗旨是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加强师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提高师生理论水平、科学人文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精品内容提升师生胸怀格局,打造格调高雅、底蕴深厚、气质一流的北航文化,传承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现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
日期 |
演讲人 |
演讲题目 |
---|---|---|
2025年3月12日 |
王永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所首席专家、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1982级本科、1999级硕士、2009级博士校友 |
从空战需求看战斗机设计关键技术发展 |
2025年3月12日 |
张继平,中国科学院院士 |
浅议代数化 |
2025年3月5日 |
Gérard Mourou,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激光物理学家,2018年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
Extreme light and Applications |
2024年10月23日 |
林宝军,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 |
北斗问天——从北斗的发展感悟创新 |
2024年10月20日 |
Michel Talagrand,法国科学院院士,2024年阿贝尔奖得主 |
高维空间之谜题 |
2024年10月17日 |
郭柏灵,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
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促进我国高科技发展 |
2024年10月9日 |
俞大鹏,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
万物皆可量子——量子计算 人人有责 |
2024年6月6日 |
单霁翔,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 |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
2024年5月28日 |
冷劲松,智能材料和复合材料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冷劲松 |
智变材料:性能可控变化的神奇材料 |
2024年3月20日 |
郭明义,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公路管理业务主管 |
学习雷锋,践行使命,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2023年9月13日 |
李瑞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国家广电总局中广联合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会长、《新闻联播》原主播 |
做最好的自己 |
2023年9月9日 |
葛均波,国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泛血管介入器械的创新及展望 |
2023年4月21日 |
冯远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
青春无悔 岁月有痕 |
2022年4月18日 |
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宇航学院名誉院长;杨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天和核心舱责任总设计师,迟军,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张熇,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 |
传承中国航天精神 |
2021年12月11日 |
丁赤飚,中国科学院院士 |
“微波眼”看世界 |
2021年12月6日 |
朱日祥,中国科学院院士 |
地球与行星磁场及宜居性 |
2021年12月8日 |
王春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党委副书记 |
关于文化的几点思考 |
2021年11月8日 |
孙聪,中国工程院院士 |
战斗机的技术发展 |
2021年10月18日 |
王巍,中国科学院院士 |
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航天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 |
2021年10月11日 |
李东,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北航校友 |
长征五号火箭与中国航天的发展 |
2021年9月27日 |
于登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天绘卫星系列工程总设计师 |
揭开宇宙神秘面纱——深空探测的现状与展望 |
2021年9月13日 |
王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 |
空间科学的诗与远方 |
2021年9月12日 |
吴伟仁,未来空天技术学院院长、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的航天——过去、现在、未来 |
2021年9月9日 |
张荣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协第十届常委 |
天问一号,开启行星探测新征程 |
2021年6月30日 |
于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指挥 |
我们的国歌 |
2021年5月21日 |
张庆善,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名誉主编、红楼梦研究所名誉所长 |
我们应该怎样读《红楼梦》 |
2021年4月28日 |
吴为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 |
为时代造像 |
2020年11月21日 |
韩启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北京大学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主任 |
科学技术与全民健康 |
2020年9月15日 |
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
弘扬抗疫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 |
2019年12月12日 |
袁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
我国航天强国建设发展展望 |
2019年5月13日 |
吴伟仁,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院士 |
中国的航天 |
2019年4月20日 |
包为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院士 |
航天日科普报告 |
2019年3月13日 |
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 |
新量子革命:从量子物理基础检验到量子信息技术 |
2019年2月26日 |
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
医学的系统论与整合观 |
2018年12月29日 |
单霁翔,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 |
匠者仁心-让故宫文化遗产“活起来” |
2018年12月5日 |
房建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中国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的领军人物、中国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理论和实践的奠基者 |
“房建成星”命名仪式暨北航大讲堂 |
2018年5月29日 |
Nikolaos A. Peppas,美国三院院士、名誉教授 |
Nanoscale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
2018年4月4日 |
朱坤,航天三院型号总师、研究员 |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
2018年3月25日 |
黄克智,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
我的学术人生 |
2018年3月15日 |
Anu Ojha,英国国家航天学院主任、英国国家航天中心主任 |
Space, So what? |
2017年12月14日 |
张政,光明日报总编辑 |
初心、民心、核心、信心、决心——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 |
2017年3月15日 |
刘人怀,原暨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创新路上的感想 |
2016年12月9日 |
李东,“长征五号”总设计师 |
长征五号火箭与中国航天 |
2016年6月3日 |
孟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
18世纪法国的中国热 |
2015年5月8日 |
Richard Holdaway,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空间技术部主任 |
Looking Down on Earth from Space |
2015年4月8日 |
廖理纯,2014年“北京榜样”称号获得者、校友 |
生命的选择 |
2014年12月10日 |
姚喜双,国家语委副主任 |
语言表达的艺术 |
2014年11月2日 |
吴献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
资本市场在世界领先航空航天和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
2014年9月17日 |
陈蔚,著名歌剧和音乐剧导演 |
歌剧<再别康桥>的前世今生 |
2014年7月11日 |
吴宏鑫,中国科学院院士 |
特征建模理论及在航天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