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清单

航空发动机设计

发布时间:2025-03-02      点击:[]
所在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负责人 洪杰

团队简介

航空发动机设计课程团队,现有成员39人,涵盖7个学科专业,其中总师/副总师6人、教授/研究员1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3人、讲师/助理研究员7人,包括北京市教学/青年名师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5人(长江2人、杰青2人、万人领军1人)、青年人才国家级3人、省部级6人,北航兼职发动机型号副总师3人。团队获批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出版教材11本、专著10本,主持教改国家级6项、省部级7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6项,科研成果奖16项。

课程介绍

航空发动机设计课程自1952年建校时开设,是飞动专业本科生核心课,也是一门具有工程学特色的设计实践课程。该课程自2014~2017年进行创新改革后,开始以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工程思维的航空发动机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牵引,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育人理念,打造了一支由33位北航教师和6位航发集团发动机总师/副总师组成的校企协同育人团队,建立了一套多学科融合、多专业综合的项目牵引式实践教学新模式。

1)创新的教学目标: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发动机自主研发的新理念、正向设计流程和核心关键技术,以“结构”为载体,综合应用气动、燃烧、力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定量设计航空发动机的总体和压气机、燃烧室、涡轮三大部件,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融通与综合应用,最终完成新一代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方案,形成电子样机。

2)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实践引导课”与“自主设计实践”相结合,多学科专业教师和行业总师联合指导的教学实践方法。实践引导(40学时),由七个学科专业(总体性能、总体结构、空气系统、气动、燃烧、传热、强度)的顶级教授和发动机总师,从正向设计角度,梳理知识体系、建立技术脉络。自主设计实践(120学时),将200多名学生和39位导师分成总体和三大部件4个项目组进行自主设计。33位教师和6位行业总师联合指导,项目组内不同学科专业每三天完成一轮“定量迭代设计”、总体与部件各项目组每周进行一次以解决部件间设计矛盾的“平衡优化”。

3)创新的教学组织: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由学生组成设计师系统,担任发动机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落实每名“设计师”的任务和进度安排,协调项目组内和不同项目组间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由7个专业教师和行业总师协同指导。由学生建立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师多维评价制,突出了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团结协作潜力。

上一条:弹性力学

下一条:未来无人机系统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