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app下载

师资队伍 立德树人奖

成立背景BACKGROUND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立德树人奖

学校于2017年设立“立德树人奖”,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使命感,开创师德师风建设新局面,奖励表彰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教师。“立德树人奖”是我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最高荣誉,包括“立德树人成就奖”、“立德树人卓越奖”和“立德树人优秀奖”。评选标准坚持不唯帽子,以扎根教学一线、潜心教书育人为导向,年均授课不少于64学时。

以“立德树人成就奖”树立从教30年以上有杰出成就、德高望重的大师榜样;以“立德树人卓越奖”树立从教15年以上有卓越成就、很高声望的名师榜样;以“立德树人优秀奖”树立从教5年以上有优秀成绩、师生爱戴的骨干教师榜样。

  • 成就ACHIEVEMENT

    立德树人成就奖

  • 卓越REMARKABLE

    立德树人卓越奖

  • 优秀EXCELLENT

    立德树人优秀奖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使命感、开创师德师风建设新局面

立德树人成就奖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4
  • 立德树人成就奖
  • 立德树人卓越奖
  • 立德树人优秀奖
  • 高镇同

    高镇同,1928年11月出生,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北航首届立德树人成就奖。

    品格高尚,厚德载物

    少年立志

    “我从幼小懂事开始,我就深知中国人民百年来蒙受丧权辱国之苦,为了逃避战火,负重提携,流离失所,“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那时我正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小学读书。学校大门面对一个日本军营,日本兵在这条街上横冲直撞,同学们每天上、下学提心吊胆。”

    就在那时,亡国的屈辱激发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高镇同开始盼望中国能生产自己的飞机、大炮,抵御强敌,逐渐萌生了长大后学习航空的夙愿,空天报国之志由此生根发芽。

    1946年9月,高镇同进入北洋大学航空系学习。但就当时的国情,学航空是没有出路的,同学们纷纷转了专业,但高镇同一直坚持了下来。等到他毕业的时候,航空专业毕业生只剩下四名学生了。

    1950年,高镇同毕业于北洋大学航空系,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航空系任教。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组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高等院校——北京航空学院,高镇同随之参加北航的建设。

    扎根北航

    “我从1952年10月25号(来到北航),这是北航成立的那一天。当年我只有二十四岁,应该说还是一个孩子。从那天起,北航就成为我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个永恒的园地了。”

    北航创建之初,条件十分艰苦,校园里没有宿舍,交通又不便。高镇同为了减少往返路途上所耗费的时间,就把实验室当成了家,用桌椅当床、大衣当被褥。只用两年的时间开出了全部“材料力学”的实验课。

    随后,他研究出了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光弹性仪和第一枚电阻丝应变片。1956年高镇同被评为“北京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为人师表

    “我的奋斗目标是努力使学生超过自己,一代新人代故人,你必须得一代比一代强,我的很多学生在我的那个年纪都已经超过了我。”

    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中,高镇同不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高尚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他的学生,让他们始终保持爱国、奉献的赤诚之心。20世纪80年代初盛行的出国之风,他从不干预、反对,只是反复教诲他的学生:出国是为了回国、报国,要始终牢记“宁恋家乡一捻土,勿惜他国万两金”。

    高镇同在航空教育事业中成绩斐然。他有一种独特的上课方式,就是经常带领学生上现场课。所谓现场课就是老师面对飞机实物进行授课,是一种讲解、答疑、质疑、讨论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学生的上课学习积极性特别高,老师也能够借由上现场课的机会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今后进一步授课打基础。

    “文革”中,高镇同失去了大量的珍贵物品,却精心地将一份学生考卷保存了下来——许家进在1966年的《关于能量法的总结》的试卷。“我为什么要保存这份考卷?因为我觉得他这份考卷答得非常好,有独到见解,他这里面有很多观点,都超出我的想象范围,有一定的创意,所以我给了他100分”。

    他的教学理念是不仅讲授书本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治学能力。带领学生站在本学科发展前沿,开拓创新。通过智力开发和工程实践,将学术探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有主人翁责任感,在走出学校大门之前就为国家做出贡献,体现人生价值。

    高先生总说,成果出自学生之手,要比我自己完成的还要高兴。他始终坚持:作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教师要在研究成果奖项上,在论文的署名上把学生摆在第一位。

    桃李芬芳

    60余载教学生涯,高先生给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都上过课,学生逾千人,更是培养了众多拔尖人才。

    高先生先后共培养了研究生、博士生及博士后40余名,其中多名已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过的学生中有6位成长为院士,分别是钟群鹏院士、陶宝祺院士、王浚院士、谭建荣院士、张福泽院士、闫楚良院士,以及“长江学者”傅惠民和杨嘉陵。1989年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王中把“协同论”应用于疲劳问题,首次求得Fokker-Plank方程的封闭解,为疲劳损伤随机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傅惠民完成“疲劳强度概率密度函数”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闫楚良在高先生指导下建立了飞机高置信度中值载荷谱编制原理,破解了难解之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国际发明金奖1项。2002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费斌军获国家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级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3 项。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吴大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航空部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奖……

    敢为人先,致真唯实

    “运-7、运-8在100多条航线上,飞了好几百万个小时,30年没出现机械事故。坦白地说,国产飞机的寿命不如国外的长,但我们定寿定的准,维修到位,管理得当,飞机飞得最安全!”

    1958年北航首次开展对飞机座舱模拟的疲劳实验研究,高镇同是主要研究人员,开始涉及结构疲劳领域。结构多次重复受力后会在某些薄弱部位产生裂纹,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裂纹不断扩大,达到一定使用期限,最终完全断裂,该使用期限就称为疲劳寿命。若飞机达到结构疲劳寿命,就会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断裂解体,机毁人亡。

    临危受命

    1970年,我国一架直升机发生重大事故,当时周恩来总理指示一定要查明事故原因,高镇同被任命为事故分析小组成员。经调查研究,确认事故原因是直升机轴颈疲劳断裂,并由他在“全国疲劳大会”上作疲劳强度方面的报告。会议结论:如何提高飞机结构疲劳强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飞机使用寿命已成为我国航空工业重要的任务。

    我国建国以来生产的数千架飞机都未曾给出寿命,对飞机的使用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至20世纪70年代有些飞机已服役了20多年,经常由于结构疲劳破坏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飞机定寿、延寿工作已刻不容缓。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国家需要就是个人志愿,从此高镇同全身心投入到飞机定寿和延寿的研究。

    他查阅了大量外文资料,借助于海外科学家的试验结果和研究成果,率先提出了具有中国国情的飞机结构寿命可靠性定延寿理论。空军技术主管部门确认:“高镇同院士创建的飞机结构寿命可靠性评定理论与美国等一些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具有原创性和先进性,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我国飞机定寿、延寿至今已30余年,与众多厂、所合作完成的歼击机、轰炸机、客机、运输机、直升机等20余个机型数千架飞机结构的定寿和延寿,经济效益已达数百亿元。”

    功绩卓著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国家和航空部的关注下,高镇同指导航空系统20余个部门,历时10余年完成了一项飞机典型材料疲劳、断裂性能测试系统工程。该工程不仅是为我国飞机定寿延寿和结构可靠性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建立中国自己飞机典型材料疲劳/断裂性能可靠性数据库,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疲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队伍,开垦出了中国飞机结构定延寿新的科学研究领域。

    在此期间,高镇同提出了一系列概率统计分析方法,例如疲劳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等,经过多家单位和德国宇航研究院试用,已列为航空部部颁标准(HB/Z112-86),并出版了《疲劳性能测试》、《疲劳应用统计学》,形成一完整疲劳统计学学科,至今仍然指导着我国疲劳可靠性领域的研究。

    研究成果4项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1项获省部级成果奖,2篇论文被评为中国金属学会优秀论文。主要论著有:《疲劳统计学》、《疲劳可靠性》等6部,在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1990年被授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实至名归

    高先生所创立的“疲劳统计学”不仅指导着我国疲劳可靠性领域的发展,也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早在1985年,他就与意大利米兰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意大利航空学会主席吉阿沃托(Giavotto)教授共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剩余刚度和剩余强度”的课题。

    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根据高镇同疲劳统计学原创性研究成果,开设了一门“车辆产品开发可靠性工程”课程,培训了400多名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并且制定了一部《结构部件和系统可靠性指南》在全公司推行。

    ——法国高等材料和机械工程学院的Vinh(维纳)教授早在1988年就给高先生来信称颂其为疲劳统计学的大科学教和专家。

    ——美国密歇根大学J.Pan教授认为:“这一理论是几十年来在结构可靠性领域中取得的最重大的研究进展之一。”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副校长、《国际疲劳学报》主编詹姆斯教授在给高先生的贺信中这样写道:“您对疲劳认知进步的贡献,特别是概率法和结构可靠性,令世人瞩目。”

    ——日本可靠性工程委员会前会长石川浩教授赞赏“高镇同是结构可靠性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为世界范围之领导人。”

    品行高洁,冰清玉粹

    爱生如子

    “年轻的学生来到北京读书,父母不在身边,教师自然就是他们的家长,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他们的成长。”

    高镇同把学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在他心目中,学生们将来是国家的有用之才,需要严格的培养和精心的呵护。他经常会到学生宿舍里去看看,谈谈心,拉拉家常,说说治学之道。

    傅惠民1982年受业于高镇同门下时,由于家境贫寒,暑假回家探亲却没有能筹措到回校的路费。高镇同知道后,二话没说给他邮寄了200元钱,周济他渡过难关。毕业后,由于傅惠民工作努力,曾把一台日立牌彩电奖励给他,等他安家后,高镇同又送他一台电冰箱,这些在20年前都是很贵重的物品。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有一名叫王洋的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总是看到他面色苍白,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正好是考试,我赶紧去给他买了两袋奶粉。”

    从那个时候开始,高先生开始大量地资助学生。他有一部很厚的记录名册,上面有209人次的资助记录。据高先生说这只是作为一个备忘录:这次给了这个学生,下一次给别的学生,照顾一下,均匀分配。

    博施济众

    “我第一次见到高教授是2002年的春节前夕,在中华慈善总会的财务室。那天,天气很冷。老教授冒着凛冽的寒风从挺远的地方来到中华慈善总会,怀揣着一个存折,里面有他和他的妻子人民大学教授傅显明特意留出的存款10万元……通过慈善总会帮助贫困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孤儿,为的是让这些人高高兴兴地欢度春节,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一年后的这时候,我又一次在中华慈善总会见到高镇同教授。他又是来捐款的,又捐了自己积攒的10万元。而且依旧还是那样平静、那样低调。”

    ——李文《老教授又捐款了》

    随着收入的增加,高先生将捐款从身边的学生扩大到其他弱势群体。2001年为江西宜春外国语实验学校捐赠了10万元设立了奖学金;2002年、2003年的春节期间,分别给中华慈善总会捐了1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起高先生曾先后向中华慈善总会、北京市慈善协会等基金会捐款共计人民币96万余元;扶贫助学、赈济灾区等共计人民币26万余元。三十多年来捐款累计人民币超过200万元。高镇同院士于90寿辰之际决定捐款90万元。2018年10月22日,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发起成立“高镇同基金”,奖励和资助对航空航天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内高校相关专业优秀青年人才和学生,推动我国空天事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促进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结构疲劳专家,高先生和夫人依然住在北航家属区里一栋6层的老式楼房里,生活十分简朴——书桌和书柜之间只能容下一把椅子,小小的客厅只能摆下一张餐桌,半旧的毛衣,简单的棉布衬衫……前些年,学校建设了专家楼邀请高先生过去住,但最终被他婉拒:“面积大的房子还是留给需要的同志。我的房子够住了。”

    递薪传火

    慈善文化的感染力是无限的。高先生说:“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国家,随着社会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人献身慈善事业。我周围的人对我也越来越理解,特别是我的学生,如在江西工作的王贵宝等,他们不但深深理解并且与我一道投入到做善事的行列中来了,因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江西省昌河飞机制造厂工作的王贵宝是一位军官,作为高先生的学生,深受高先生感染。虽然自己并没有多少钱,还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北航的同学,在北航机械学院设立了“贵宝330731班奖学金”。2006年,高镇同和他的学生王贵宝都获得了首届“感动北航人物”荣誉,一个“上报国家、下辅黎庶”,一个“知恩报恩、还愿北航”。

    高先生于2003年,2005年连续两次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感动北航”2005年度人物荣誉。获2004-2005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2006年获国家民政部颁发“爱心捐助”荣誉。2007年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并被授予“中华慈善人物”称号;2011年,荣获“第三届首都道德模范”。

    诗话人生

    “诗歌属于人文科学的一部分,不单纯是一种文字美,更反映了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既是自我的鞭策,也是一种思想教育方面的素材。在做诗的过程中,思想境界无形中可以得到提高。作为老师,无形中就对学生产生一种感染力。”

    高先生在长期致力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笔耕不辍,以诗词创作抒发航空航天情怀,记录自己多彩的人生,曾出版印行诗选集《诗话人生》。

    他的诗词内容丰富、创作时间跨越几十年,主题包括盛世讴歌、科教兴国、学术交流、慈善文化、缅怀纪念、时代楷模等等。

    高先生诗作五首

    中华学子盛世行,报国图强创时空。

    辅佐黎庶兴基业,绚丽多彩慰平生。

    校苑耕耘五十春,学位成就四十人。

    莫道女儿未如愿,众多弟子皆同门。

    十年树木绿迎春,百年树人颂古今。

    原木精雕成大器,办学理念育贤人。

    国强民富暖人心,自主创新基业深。

    国泰民安知荣辱,协调有序崇德馨。

    和谐社会展鸿猷,乐业安居且畅游。

    济困扶危行善事,文明礼仪继千秋。

    在立德树人奖颁奖典礼当天的讲话中,高先生赋诗两首,献给伟大祖国,献给65周年校庆——

    蓝天如洗艳阳春,

    青山绿水叠翠林;

    风清气正昭日月,

    美丽中国颂古今。

    爱我中华意志坚,

    壮怀谱写报国篇;

    伟大复兴中国梦,

    锦绣前程会群贤。

    65载春华秋实,高镇同先生立德树人。他致力于教学科研领域,呕心沥血,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教育科研领域的杰出人才;他帮助同学,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捐款200万余元。作为一名教师、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高先生为广大学子、为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是一位“为了国家和人民事业永远不知疲劳的结构疲劳专家”。


  • 立德树人成就奖
  • 立德树人卓越奖
  • 立德树人优秀奖
  • 文传源

    文传源,1918年6月生,湖南省衡山县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家和该领域的开拓者之一。1952年,文传源调入北京航空学院,参加建院工作,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研究室主任、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名誉系主任等职。他是北航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及控制学科创建人之一,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创始人,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长、荣誉理事长。他为祖国创造两个“第一”。作为总设计师,1958年,他带领北航师生大干百余天,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5号”;作为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创完成了中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研制,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62年,文传源任新成立的导弹自动控制系系主任兼第八研究室(控制研究室)主任,期间除完成所承担的科研任务外,他建成的由一自由度转台、红外目标仿真器与模拟计算机组成的红外导引空空导弹平面攻击仿真系统,在当时属国内首创。1975年,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决定研制歼六飞行模拟机,成立了歼六飞行模拟机总体设计组,文传源任总体设计组组长。他亲自协调全国40余个协作单位,经过八年攻坚克难,开创完成我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研制,并顺利交付空军使用。该项目填补了我国飞行模拟机的空白,为我国飞行模拟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计算机应用一等奖。作为学校的第一代建设者,1954年,文传源与林士谔、赵震炎等著名教授创建了飞机设备系,是为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文传源任系主任。作为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科的带头人,文传源带领学科师生自力更生建设培养高水平博士生的教学和科研基地。1987年,该学科点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92年12月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在本学科中综合指标名列全国第一。他还是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的创始人,是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长,荣誉理事长;1993年被选为美国的计算机仿真跨国学会总会(SCS-I)理事。

    在改革开放年代,文传源老当益壮,不断开创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在综合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仿真,智能化控制,系统仿真、相似理论系统仿真组合理论,综合系统论,人体科学和人机系统等领域积极开展研究、取得多项成果,并编著研究生教材2部。文传源先后担任航空航天部ABE-CIMS专家组组长,国家科委自动化专业、国防科工委军用计算机专业委员会、航空科技委、导弹控制系统仿真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等委员。1990年,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授予文传源“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2年,原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文传源“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2015年被北航离退休教职工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被评为正能量之星,2018年被授予北航“共产党员十杰”的称号。

  • 马殿富

    计算机学院

    马殿富,国家级教学名师。他始终坚持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讲授的离散数学课程,是最受北航计算机学院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他讲授的离散数学课程,是最受北航计算机学院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他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离散数学及专业基础课程提出了大胆的改革思路,找到了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快、更容易、更准确的学习数学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新型教学方法。

    马殿富是计算机学院第一任院长,他为学院的发展殚精竭虑,也形成了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很多新理念和新模式。他推动学院制定了优化培养方案,统筹构建本硕博教学体系,形成了研究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获得了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他以培养学生系统能力为目标,提出了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教学改革方案,获得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在教育部计算机专业类教指委教学论坛进行了10余次报告。

  • ​王琪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琪,国家级教学名师。1982年本科毕业于北航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99年获评教授,2003年评为博导;曾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航原理学院副院长(主管本科教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动力学与控制系主任;现任教育部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北航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航大类培养(航空航天类)责任教授,理论力学课程负责人。

    王琪曾获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次);他负责的理论力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负责的北航基础力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主编的《理论力学》教材被评为教育部和北京市精品教材。培养毕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多名,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航天部横向课题2项,在SCI和EI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王琪为本科生讲授理论力学,为硕士生讲授多体系统动力学等课程,每年授课达120多学时。

  • 王华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华明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教学教改成果累累,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获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培养毕业博士后6名、博士34名(全国优博1名、提名2名)、硕士96名,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材料制备科学与成形加工工程领域的优秀科研学者、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王华明是我国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他心系祖国国防建设大计,科研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成果直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功解决国家重大装备研制难题,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航空报国金奖一等奖和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他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培养高层次人才,打造创新团队。组建教育部“长江学者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和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创新团队,建立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和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

    王华明不忘初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立德树人的使命,理想信念传递无数学子,塑造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潜移默化培养了一支艰苦奋斗、淡泊名利、顽强拼搏的团队,获批工业与信息化部“工信先锋”团队和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所在的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党支部获选北航五星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被评选为全国“创先争优”典型。

  • 王惠文

    经济管理学院

    王惠文在北航从教36年。她曾多次获得北航教学成果奖,2002年入选北航第一批优秀主讲教师;在2011年在北航“我爱我师”活动中被同学们评选获得“十佳教师奖”。2009至2015年在担任经管学院院长期间,针对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设计开发一系列新的学习场景,如梦拓计划、多层次实践训练体系、博雅高端论坛、研讨式《形势与政策课》等。这些互动分享式的培养环节深受学生喜爱,提升了学习的体验度和获得感,有效实现教育在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养成中的重要作用。2014年,“梦拓计划”在全校推广,成为在北航教育中传递温暖与爱的桥梁。王惠文曾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并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她坚持科研为教育服务的理念,注重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工作表现优秀,她还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7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 樊尚春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樊尚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

    自1990年博士毕业任教,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在教学第一线取得突出业绩,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4次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

    樊尚春先后开设12门课。目前主讲3门本科生课、1门研究生课,分别定位于“学术启蒙、学术达标、学术特长、学术提高”,以国家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传感器技术及应用”为核心,构建了“课程链”,年授课174学时,其中为本科生授课138学时。

    樊尚春注重把握育人规律,主持完成两项北京重点教改项目。积极将学术研究成果以案例融入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特别包括了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的两项国家奖的内容。他主编10本教材,其中2本“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本“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其中4本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樊尚春强调树人先立德,以培养忠于党和国家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结合起来。他尊重人才成长的分类优秀,学生中6人晋升教授,8人次为国家奖署名获奖人,一位博士是北航首批西藏支教团团长。他耐心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组建的“三育人”教学团队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平台,其中徐立军成长为“长江学者”,钱政成长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

  • 王洪伟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992年至1999年在北航动力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99至2001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2003起入职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至今。其中在2004至2010期间通过在职博士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叶轮机气体动力学和复杂流动的实验测量,发表论文10余篇,并做为团队主力获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

    王洪伟在动力学院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气体动力学(1)”和“粘性流体力学”两门课,分别为北京市和北航精品课程、研究型教学示范课程,并获得两次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他本人于2010年获得北航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14年获得西飞奖教金二等奖,2016年获得北航本科生优秀主讲教师,2017年获得北航教学优秀二等奖,并于2015至2017连续三年获得北航研究生课程卓越教学奖。

    王洪伟所著的《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于2014年12月出版,已经印刷6次共1.2万本,仍供不应求,常年占据各大网上书店力学书籍销量榜前几名。这本书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又不失严谨性,真正写出了力学之美。剑桥出版社主动约稿,并承担翻译工作的英文版也正在进行中。他用业余时间制作和配音的动画视频课程“流体力学基础21讲”已经免费发布在网上,受到了广泛好评。

  • 刘静华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刘静华留校任教40余年来一直从事工程图学的基础课教学、工业设计及计算机图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现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系主任,机械大类课程群负责人,教育部工程图学教指委副主任,北京图学学会理事长,高等教育学会工程图学研究会理事长。

    刘静主讲的《工程图学》《画法几何》《机械制图》课程, 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获北航首届教师名师奖,连续多年获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毕业设计展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等荣誉。

    刘静华一直坚守教学第一线,20年以来一直担任《工程图学》课程负责人,带领教学团队不断精进。2006年,《工程图学》课程获北京市精品课和国家级精品课程;2016年,《工程图学》获教育部首批资源共享课称号。她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原则,组织北京市教委资助北航牵头的学科竞赛——工程设计表达竞赛工作,在北京市高校中产生广泛反响,整体提升了北京市《工程图学》教学质量。

    2017年9月起,她担任航空航天大类中机械大类课程群《工程图学》课程的组长,带领团队教师集体备课18次,同行相互学习听课和评议39次,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老师们的授课得到学生们的一致赞赏和喜爱。

  • 李艳红

    北航实验学校

    李艳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2016年两次被评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2015年被评为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 2016年被评为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标兵。

    李艳红29年坚守在高中数学教学、班主任、年级组长一线,有着年均615课时的教学工作量。

    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数学联赛、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全国应用数学竞赛等课外赛事活动,多名学生获得名校报送资格,所带班级中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主动辅导青年教师参加全国说课比赛并获得全国一等奖。

    李艳红积极参加海淀区数学教研基地(海淀区2所学校申报成功,其一为北航实验学校)数学教科研活动,将教育科研成果与教学紧密结合,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核心素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效果显著。他多次开设海淀区区级、校级公开课并获奖,多次参与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在人大附中教改联合体集体备课活动中,多次作为主讲教师进行交流辅导。发表教科研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论著3部。

  • 李景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981年进入北航学习,1988年3月留校任教至今。30年来,李景文始终站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对学生、对教学、对科研有着满腔的热爱。

    李景文主讲本科生《信息理论基础》近30年,研究生《信息论》10余年,虽对课程内容了如指掌,但依然认真准备每一堂课,持续关注最新课程进展和教学理念,改善课堂讲授方法,利用多年的科研实践经验引导同学们感受信息理论的魅力,三十年如一日。

    2001年下半年,李景文撑着腰、流着大汗讲学期最后一次课的情景给1999级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期结束后,他被确诊为肾癌。手术成功,却尚在化疗期,他就要求回到教学岗位。领导和团队老师劝他让年轻老师代课,他总是说上课没问题,16年来没有缺席一次课。

    李景文对待研究生,没有严厉的说教,而是因材施教。他劝导学生脚踏实地,强调水到渠成地形成成果,不带功利地发表论文和专利,培养了大批踏实肯干、积极进取的学生。大家无一例外地赞赏他的人格魅力,感激他的谆谆教诲。

    李景文准确把握行业动态,为团队的重大课题申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申报奖励时,他总是让给团队里的年轻老师。每位青年教师的基金申请书和职称评审材料,都有他的精心指导;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材料,都融入了他的心血……201教研室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活泼、传承有序、懂得感恩的可爱团队,他功不可没。

    李景文严于律己,全身心忘我地投入教育事业,毫无保留地授业解惑,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一直以来老师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景文老师”。


  • 杨超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从教23年,曾任飞机所支部书记、系副主任、学院书记、院长。年课堂教学152学时,其中为本科生授课120学时。

    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多次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获国防科技进步奖,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等。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期坚持一线上课。1996年,他北航博士毕业留校至今,主讲了《航空航天概论》《飞行原理》等10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上课有激情、有思想、有方法,获得历届学生广泛好评。

    《航空航天概论》是北航近4000名一年级本科生的核心通识课。杨超在国内率先组织跨学院跨系团队40多人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重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航空航天中国元素、北航元素结合知识点融入课堂,空天特色的“三观”教育为学生人生注入了北航特色的正能量。在国内率先建成通识类航空航天国家级精品课程体系。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为首批。

    始终在服务空天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培养和锻炼研究生,参与近40个飞机和导弹等科研攻关。亲自担任科研团队近50名在校研究生的“班主任”,开展有温度的工作,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发展。10多年来,团队100多名研究生毕业,94%毕业生能够长期坚持在航空航天兵器等科研、教育等部门工作,成为行业骨干。

  • 张力军

    计算机学院

    张力军留校任教,每个学期的评教中,他的网络实验课程都是学生评价最高的课程之一。该课程先后获得了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和2017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航本科生和研究生精品课程各1项。

    2014年,张力军探索计算机网络在线实验教学新模式,两门MOOC实验课程在平台正式上线,已完成了3个教学轮次,获评“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首批优秀课程”。近年来,他累计培训146所高校的266名网络实验教师,在国内教学会议做报告12次,成果被多个高校采用。

    张力军承担6门课程,近5年教学工作量平均每年200学时。在沙河校区信息平台建设的2年中,他带领课程团队,不畏艰辛,加班加点,特别是战高温、冒酷暑,成果完成30多个机房建设。该项目被评为北航实践奖教金特等奖。

  • 林岩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林岩是本科生《自动控制原理》国家级精品课、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负责人及留学生“线性系统理论”来华留学品牌课负责人、北京市教学名师。

    林岩长期担任《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组组长,带领教学组全体教师,在保持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使得该门课程始终保持优质教学效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北航最早开展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之一,2009年获得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称号,课程组在2010年获北京市“首都教育先锋”集体称号。该课程也是北航最早开展全英文教学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还围绕本科教学效果开展了大量工作,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及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指标的评分标准等,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林岩除担任《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其它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他给留学生讲授的《线性系统理论》被历届留学生认为是“讲授得最好的一门课”并入选首届教育部来华留学品牌课。

    林岩长期从事自适应控制理论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及973项目等,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的主要参加者,获得航空工业总公司199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自动化领域国际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70余篇,其中,在控制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等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 孟庆春

    宇航学院

    孟庆春博士毕业后留在材料力学教研室任教,得到老一辈教师的“传帮带”,并继承发扬了材料力学教研室的优良传统。主讲《材料力学》,以学生为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讲好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两个结合”,一是理论课与航空航天工程实际相结合,二是坚持ppt和板书相结合。自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中的内容和素材,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对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指导,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解答各自的问题。

    他高度重视立德树人,长期坚持为学生讲党课。在讲课过程中结合航空航天工程实际,激发学生航天报国的情怀。与学院领导班子一起策划“以综合项目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性课题,诞生了“北航一号”“北航二号”“小卫星”等综合项目教学团队。长期担任本科生导师,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多元化成才,连续四年评为优秀导师。对特殊学生予以特殊的关怀。

    多年来,除了长期为本科生讲授《材料力学》和《导弹与运载火箭结构设计》两门课程外,孟庆春共培养了博士6名,硕士31名, 多次获得教育部、北京市教学荣誉,2014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

  • 高宁

    马克思主义学院

    他是北京高校首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先后获得北京市教学一等奖7项、校级教学一等奖8项。获“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北航优秀共产党员十杰”等称号。

    近三年来,高宁老师每年的教学工作量都在320学时以上,其中至少有288学时投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政课教学。他每年的本科生选课人数都在1200人左右,评教满意率始终位居全校同期思政课榜首;研究生思政课几乎覆盖全校一年级硕士生,两度获得“研究生课程卓越教学奖”。

    此外,为了实现我校“两领”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学生领导素质的培育,高宁在每年320学时教学任务之外,牺牲休息时间为全校学生党员授课,有约必到,平均每星期授课一场,授课效果深受学生好评。

    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是打造“精品”党课的基础。高宁参与编写的《今日中国•解读中国共产党》丛书,以及宣讲十九大精神的《新时代面对面》一书,在海内外均有一定影响。2017年,他当选为第六届“感动北航”年度人物。

  • 高宗升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北航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本科生、研究生督导组成员,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委员会副主任。曾任理学院副院长,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十几项奖励。

    20多年来,高宗升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坚持给本科生、研究生讲基础课,年平均课时150个以上。他坚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教改项目7项,主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北京市精品教材2本,主持校级精品课建设项目2项。2003年,他负责全校研究生公共数学基础课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根据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硕博贯通的原则,历时两年,构建了北航研究生数学公共课教学平台。

    2008年中国数学会决定在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数学竞赛,由高宗升具体负责。在他的带领下,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由首届全国21个赛区2万余人参赛,2017年发展到29个赛区11万余人参赛,参加竞赛的全国各类高校达到700余所。对大学数学教育改革、培养和选拔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 立德树人成就奖
  • 立德树人卓越奖
  • 立德树人优秀奖
  • 刘红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刘红老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奖项和称号。带领 “月宫一号” 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20余项国际、国家、院校级奖项,包揽北航所有研究生最高荣誉。她将爱国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理念,提出任务导向驱动的教学方法。采用全新的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精细指导关注每一位学生。她积极承担科普惠民工作,编著出版科普图书《太空生存》,创办形式多样的在线科普平台,将“月宫一号”科技成果转化为形式多样的科普资源,受益公众达十万余人。


  • 刘旭东

    计算机学院

    刘旭东老师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北京市总工会教育创新标兵,“我爱我师”优秀教师等荣誉,并获得长谷、成飞等各类奖教金。长期讲授核心专业课《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体系已经在国内88家高校推广使用,培训全国教师182人。他提出研究型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与体系,构建本硕一体化实验体系,获得高度赞誉和认可。刘老师立德立身,爱岗敬业,待生如子,坚持为国家富强培养人才、为专业发展贡献力量。

  • 张晓林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张晓林,国家级教学名师。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他主持的《电子电路I》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主持的北航电子信息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其主编的《电子线路基础》和《嵌入式系统技术》教材被评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北京市精品教材。此外,张老师主持过多项国家教改项目。担任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专家和专家组组长22年,推进了北航和全国1000多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讲授4门课程达180学时,20多年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激励引导学生刻苦勤奋学习、自主务实创新。

  • 陈强

    物理学院

    陈强老师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一等/二等奖6项,第二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市级精品课程等奖项和称号。他坚持为低年级本科生上课,每年课堂授课190学时以上,坚持以德树人,鼓励学生刻苦钻研、脱颖而出。担任物理学院实验班负责人,所带2013级实验班囊括“沈元”奖章、“五四”奖章,国内外深造率均创历史记录。陈老师曾任教务处长,以师生为本建章立制、敢担当让名利,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为提高我校的本科教学声誉做出重要贡献;曾代表中国任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委员,是ICPE-2015会议组委会主任。他倡议并组织全国青年教师物理教学讲课比赛,在高等教育和物理教育方面有国内外影响并受到广泛好评。

  • 贾玉红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贾玉红老师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北京市青教赛优秀指导教师、校优秀主讲教师、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和“最具亲和力”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她主编的《航空航天概论》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国家“十一五”和 “十二五”规划教材。其负责的(排名第2)《航空航天概论》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她还曾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校教学优秀奖一等奖(2次)、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次)、中航工业集团科学技术三等奖等25个奖项。近3年年均授课351学时,其中本科228学时。

  • 王玉慧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王玉慧老师曾获北航优秀主讲教师,《工程图学》国家级首批资源共享课课程(排名2),2015-2018年指导学生获四届北京市工程设计表达竞赛一等奖,2017、2018年北航学院优质大类核心课教师。从教30年,近5年年均学时329,积极参与教改、教材编写,协助制定教学大纲、规划实验教学环节,负责《工程图学》命题工作及实验室建设,担任过3届班主任。她关爱和帮助学生,以爱岗、敬业、奉献及品格魅力感染学生。多年来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玉慧姐姐”。

  • 乔立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乔立红老师从教33年,曾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航优秀留学生课程主讲教师、北航优秀英文授课课程教师、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北航优秀班主任等奖项和称号。主讲《现代制造技术概论》10余年,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负责人,开设5门、邀请7门全英文课程,开拓本科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暑期学校,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她每年课堂授课138学时,探索新型教学关系,创新教学方法;担任本科班主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留学、就业铺路搭桥、甘为人梯,培养德才兼备的智能制造紧缺人才。

  • 李红裔

    数学科学学院

    李红裔曾获“感动北航”人物、工信部工信先锋、北京市师德个人先进等荣誉称号,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航名师、北航优秀主讲教师、“我爱我师”十佳教师等。负责编写《线性代数研究型教学示范课》、建设《英文工科高等代数》,主编《线性代数》国家规划教材,主持多项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她义务坚持10年为本科生开办科技班,资助贫困生,救助多名学生。近3年年均教学319学时,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创新“两教三学”课堂教学理念,深受学生欢迎,被誉为“五星级教师”。

  • 杨青林

    化学学院

    杨青林老师曾获“北航先进教师”,“我爱我师”优秀教师, 大类核心课程群优质课程教师,北航大创优秀指导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会主席。他主讲《大学化学》等8门课程;编写修订教材《大学化学实验》等3项;发表教改文章多篇。主持沙河化学实验平台条件建设3000多平米,指导研究生20余人。作为党员教师,杨老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重立德树人,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交互式、个性化教学。教书育人效果良好,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

  • ​沈映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沈映春老师曾获北航凡舟奖教金个人二等奖,北航本科教学一等奖,2次作为负责人获得北航本科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她曾担任经济系主任,负责筹建了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分析实验室。2017年成功申请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填补了学科点空白。沈老师为不影响教学, 2次大手术都是推迟到假期;从教30年,从未缺席1次课;坚持以学生为本,多年来带领学生开展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北京市及全国科研竞赛,成绩斐然。坚持教学研究与改革,全身心教书育人,在学生中声望极高。

  • 张华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华老师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航优秀主讲教师、中国力学学会全国优秀力学教师、“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北京市高教成果二等奖2项等。他承担国家级精品课“空气动力学”等5门课程,课堂教学基本年学时288学时,课堂教学本科年学时224学时,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欢迎,历年教学评价名列前茅。承担完成校级、北京市、国家级教改项目多项,建立了航空特色突出、层次化、综合性的教学实验平台。

  • 陈万春

    宇航学院

    陈万春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航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获北航教学成果奖7项(一等奖4项);获研究生课程卓越教学奖。主讲本科生《导弹飞行力学》等课程20余年;主讲研究生《导弹制导原理》课程23年,对标世界一流水准,培养一流人才。他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百余项,发明成果已应用在国家重大专项及相关型号中,攻克了国际计算数学权威教授提出的公开问题,填补了理论分析重大空白。从教30年,培养硕士77人,博士27人,97%在航天等领域就业,多人成为行业“两领”人才。

  • 赵慧洁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赵慧洁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她负责创建北航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教育部紧缺专业) 、摄影测量与遥感二级学科、《光电子技术》校级精品课等,培养大量人才。赵老师开辟了我国高光谱遥感全链路仿真分析、测控-加工一体化精密在线测量等新技术研究方向,培养博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曾任学院党委书记和遥感系主任,学院本科生连续6年获校“沈元奖章”,研究生连续4年获校“十佳研究生”,遥感系本科381741班获评北京市“十佳示范班级”称号。

  • 彭付芝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彭付芝老师曾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师德先进个人,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 北航 “十佳教师”(3次),“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奖项和称号;负责1门北京市精品课,2门北航精品课,2门北航优质课;主持和参与教改项目31项,独著、主编教材和教学研究论著5本,发表教学论文27篇,形成“理论+问题”的专题化教学体系。彭老师主讲12门课,年均360学时,深受学生欢迎,学生颁发“永不忘记奖”,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获团中央、北京市先进个人称号。

  • 立德树人成就奖
  • 立德树人卓越奖
  • 立德树人优秀奖
  • 邢誉峰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邢誉峰老师飞行器结构强度系主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工程力学”及“强基计划”建设工作负责人,国家力学类核心课程教材《振动力学》建设负责人,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邢老师曾被评为北航优秀主讲教师,主编两本北京市精品教材,连续20余年主讲“振动力学基础”和“计算固体力学”两门国家力学类核心课程,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欢迎。他战胜病魔,注重科研反哺教学,解决存在近百年的板壳振动解析解的存在性和求解方法问题,获得效率提高1000-10000倍的时间积分方法,二者均被收入精品教材和学术著作。引育潘兵(2019年杰青)、陈玉丽(2016年优青) 、侯慧龙(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完善了固体力学方向人才梯队,助力双一流学科建设。

  • 苏东林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苏东林老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的《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材被评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提议并在国内率先建设“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二级学科(2006年获批,目前国内唯一)。1987年从教至今,苏老师全身心投入上好一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电磁场理论》,累计讲授33年,30轮次,为航空航天等领域培养了100多名电磁兼容专业的硕博研究生。

  • 李尚志

    数学科学学院

    李尚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00名获得者之一;三次主持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主持三门国家精品课程,主讲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及两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编三本国家规划教材。他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特等奖,2011年100名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之一,北京市教育战线优秀共产党员,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18名博士之一,2018年感动北航人物。他始终坚守在高等代数等核心基础课课堂。应邀到200余所高校作报告,走遍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传播数学文化,受益面从高校专家到中小学师生。海外华人赞他“找回了中国人的尊严”,小学生赞他是“用语文讲数学的爷爷”。

  • 陈子瑜

    物理学院

    陈子瑜老师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市教学成果、工信部教学创新团队等系列奖。他发展物理学科,凝聚态物理建立博士点,获评北京市、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物理学建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其负责的建设基础物理学、固体物理学2门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指委固体物理学“课程思政工作坊”召集人,指导编写案例库、共建网络教学资源库。他坚持立德树人,创办实施“教授导学制”、恳谈沙龙、爱因斯坦实验班;培养博士、硕士40名;指导7名本科生在物理SCI期刊发表论文,指导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总成绩稳居前三。

  • 郭林

    化学学院

    郭林老师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北航”获奖人物、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等荣誉。他勤勉耕耘,在北航执教20年,主讲11门课程;近十年累计讲授1558学时;其中“无机化学”、“拉曼光谱”和“纳米材料化学”获得北航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核心课程建设。培养的博士中两名留校后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一名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两名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培养的本科生中七人次获北京市化学竞赛一等奖、十五人次获北航冯如杯一等奖。他坚韧笃行,发表SCI论文300余篇,SCI引用1100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2020年在《Nature》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服务全局,积极推进学院建设,呕心沥血服务学院;引育青年千人7名、优秀教师39名;培育杰青3人,长江学者1人,优青9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等。

  • 王雷

    计算机学院

    王雷老师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北航优秀主讲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并获得凡舟、成飞等各类奖教金。王老师长期讲授专业核心课《操作系统》,获评北航精品课程,编写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课程实验体系在国内22家高校推广使用,培训41所高校60名教师。他是提出“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量化分析方法”,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等期刊发表8篇教学论文。他坚持立德立身,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坚持为国家培养人才、为专业发展贡献力量。

  • 王进良

    数学科学学院

    王进良老师曾获北航优秀主讲教师,国家级精品课《高等数学》主要成员,首届“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主要成员,主编工信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微积分》。作为北航大类核心课程数学分析课程群负责人,他边改革边探索,教学团队成员成长迅速,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课程改革在全国形成影响,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经验被学习强国等平台转载。他从教32年,近5年年均320学时,取得系列教学改革成果。他曾在2011年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一等奖的第1名、第10名(北航迄今最高名次)。待生如子,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多次帮助学业、生活及思想上有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

  • 孙联文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孙联文老师是北航生物工程系(后为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为推动北航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进入国内第一梯队做出了卓越贡献;长期从事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是国内空间生理与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开展的研究入选首批中国空间站工程航天医学项目。她爱岗敬业,勇于啃教学“硬骨头”。作为课程群责任教授,是医学类课程的“建设者”和“护航人”,是医工交叉课程体系的“开拓者”和“践行人” 。她言传身教,以包容仁爱之心教书育人, 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注重以德施教,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她以研促教,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擅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授课内容,扩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 李佳

    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李佳老师在执教10年中,主讲课程共计21门,专业课程17门,通识课程4门,深受学生欢迎。每年工作量在学院名列前茅,教师支持率100% ;《民间美术与创意》获双百优课程A级;主持体验式实践类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项目,共增设7门艺术类通识课程,推动学校美育发展。2012年被提名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的艺术家、2015年被提名为中国创新艺术家、作品入选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她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生活方面的影响和关怀,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100多人次获奖。学生评价“一生学习之路相伴,良师益友难得”。她曾主持“携手公益”项目,征集绘画作品、举办画展和拍卖活动,募集资金达70余万元,全部用于救助残障儿童。帮助红十字慈善基金会重症患者心理辅导,为患者小范出版文集《陌生人》征集插画作品共三百多幅


  • 李蒙

    外国语学院

    李蒙曾获北航“成飞”“西飞”奖教金,我爱我师“十佳教师”、我爱我师特色教师“幽默风趣”奖、北航教学成果奖和教学优秀奖多次。她承担校一流本科建设立项课程 “基础笔译”,校双百课程“英语听说写”、校核心通识课程“东西方交流概要”、研究生“文体与翻译实务”等四门课程,年课时超过400学时,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欢迎。李老师曾担任翻译系主任近十年, 2020年翻译专业排名全国第二。近三年担任知行书院导师,翻译班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她承担完成校级教改项目多项,出版译著多部、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是学生爱戴和信赖的老师。

  • 李松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松梅老师曾主持重大教学改革,“科教相融”,将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为23个实验项目的教学内容,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她深耕教学第一线,先后承担了校精品课程《电化学原理》等4门本科生课程和3门研究生、留学生课程教学任务,教学效果突出,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北航首届教学优秀奖一等奖、研究生卓越教学奖。她坚持立德树人,关心关爱学生,指导的学生2人获得校“研究生十佳”、2人次获得校研究生“十佳学术论文奖”、10人获得校优秀博士、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学生以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文章,获北航优博指导教师、多次获得北航优秀硕士、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 罗翔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罗翔作为北航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获北航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我爱我师”十佳教师、“优秀党支部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等奖励。罗老师的教学工作有量、有质、有方、有果,连续14年为本科生主讲专业核心课《传热学》。借鉴管理学“双环学习法”理论,总结出“课堂学习四部曲”、独创“课堂时空穿越法”,率先搭建了师生双向在线学习社群,深受学生好评。他先后8年担任两届班主任,带班用心、用情、用脑、用力,班级形成“一个也不能少,齐头并进”模范,帮助多名学生走出困境,顺利成才。他连续7年担任教师支部书记,支部工作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带领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共建、共学、共实践、共成长,效果有口皆碑。

  • 萨日娜

    中法工程师学院

    萨日娜曾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9次获评“我爱我师”各级奖项,其中3次十佳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核心团队成员、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她先后承担“基础法语”、“科技法语”等9门课程,课堂教学本科年学时384学时,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欢迎,历年教学评价名列前茅。她曾承担完成校级、北京市教改项目多项,首创、构建、完善了中国工程师法语教学体系。她坚持教学以学生为本,融合“外语+专业”,培养国际视野,厚植中国情怀,与学生智慧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 龚光红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龚光红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西飞奖教金一等奖、 “三育人” 先进个人、 “我爱我师”十佳教师、授业解惑、最具人气奖等。她曾主讲精品课《电路》等8门课程,开展MOOC建设、获批学校A类优质课以及一流课程建设,年均课堂教学92学时,本科课堂教学年64学时以上。龚老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七分技术,三分艺术”为教学格言,创新教学方法、醉心教学,科研助力教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她主张做学生的知心人,用爱温暖班集体,指导班级获北京市优秀班级、先锋杯优秀团支部、校优秀实习队,指导学生多次获校优秀硕士论文、优秀毕设论文。

  • 梁国柱

    宇航学院

    梁国柱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航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北航优秀教学奖一等奖等。他主讲《火箭发动机原理》26年、《两相流体动力学》15年、《Fundamentals of Rocket Propulsion》22年,领衔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坚持课程育人,播撒航天精神。他主持了航天科技创新基金、863和航天院所合作等多项课题,承建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套液体姿轨控发动机地面热试车试验系统、第一套5kN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系统等航天重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他从教30年,培养硕士37名,博士18名,留学博士生10名、留学硕士生11名。95%国内学生在航空航天领域工作。

  • 立德树人成就奖
  • 立德树人卓越奖
  • 立德树人优秀奖
  • ​李华

    物理学院

    李华老师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宝钢优秀教师、航空部“做出突出成绩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排名1、4/5)、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排名均为1)、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排名2/4);作为带头人,获批北京市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他获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排名1),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门(2/30),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5/17);他主编《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著作1部,参编2部。他以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持完成20多项科研课题,发表科研、教学论文90余篇。科研成果转化实验装置获全国高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奖、全国高校实验教学仪器二等奖(排名均为1)。他累计授课33年,每学期无间断,年均300学时以上。培养27名硕士研究生,独立指导本科生获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北航“冯如杯”一等奖4项,“SRTP”一等奖1项。



  • 杨小远

    数学科学学院

    杨小远老师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她主编教材6部,其中1套教材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和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套获北京市优质教材课件重点项目,主编研究生教材《深度学习教程》获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她面向新工科,负责建设了国家一流在线分析类课群4门,其中三门获批国家一流在线课程,教育理念在全国深度推广。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基金1项,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等SCI源刊上发表40余篇论文。她主编出版学术专著2部,其中一部是工信部“十二五”规划专著。她主持学校重大、重点等教学项目9项,发表教学论文30余篇,主讲的4门课程获批学校研究型示范课。

  • ​张有光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张有光老师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排名2、3)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3)、工信部教学创新团队、工信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全国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一等奖等系列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空天电子信息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2017)、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电子信息工程导论》,主编《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大学怎么读-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教材。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等,发表SCI论文33篇。他累计授课21年,85轮次,培养了25名博士、9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获校级优秀博士论文1篇。

  • 郭卫东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郭卫东国家级教学名师,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师德先锋、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工信部教学创新团队、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公共课)主讲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等系列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门、MOOC课程3门(合计选课人次超过10万)。主编包括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北京市精品教材在内教材14本。他累计授课31年,65轮次,培养了43名硕士研究生,指导21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国际机构和机器科学大学生奥林匹克竞赛(SIOMMS),总成绩曾获团体亚军、个人亚军和季军,指导参加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二、三等奖10多项。

  • ​马艳红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马艳红老师曾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和最佳教案奖等奖项和荣誉称号。她曾获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推荐申报国家级混合型课程1门《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1)》,主编《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与设计》、《航空燃气轮机总体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等教材。她发表SCI论文4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我国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解决了国家多项重点型号动力装备的振动难题。她累计授课16年,培养了41名硕博研究生,其中10人获得硕士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博士国家奖学金。

  • 王艳东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王艳东老师曾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航教学名师、优秀党员、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凡舟奖教金一等奖、“我爱我师”十佳教师、优秀教师奖等。教学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她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团队负责人,课程先后获评:北京市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课、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被评为“首都教育先锋先进集体”。她累计授课27年,本科课堂教学年160学时。她主编/参编教材7本,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北京市精品教材4本。教材《自动控制原理》被几十所大学选为参考教材,发行量超过15万册。在担任学院副书记期间,她工作尽职、尽责,九次获评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两次获评招生工作先进个人及优秀党务工作者。她科教融合,学术育人,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 叶强

    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叶强老师曾获北航教学优秀奖,凡舟奖,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多项教学奖项及各学术团体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他负责建设学院首门校级精品课程,学院首批校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及北航双百工程A级建设项目;主编《抽象绘画简明教程》等7本教材。个人作品收录发表于《中国油画史》《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等多部重要艺术史专著;受邀在国家级重点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地举办7次个人作品展;出版3本个人同名画册,发表个人作品百余件。他累计授课13年,主讲18门课程。指导学生作业70余次参加国内外各种专业赛事并获奖,全国性奖11项,出版绘本作品40余册。他主编、指导学生创作出版以北航杰出人物为主的《航空航天人物故事绘本》10册,多次再版,且已输出英文版权在加拿大出版。

  • ​朱英

    化学学院

    朱英老师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航教学名师、北航“我爱我师十佳” 、北航教学优秀奖一等奖等系列奖项/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京市优质课程1门,建设北京市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主编《航空航天材料化学概论》教材。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1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4 项。她累计授课28年,28轮次,培养了21名硕博研究生,指导20余名本科生在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论文6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奖21项等。

  • ​刘虎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虎老师担任飞机系主任,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两门:“飞机总体设计”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隐身飞机探究与设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他主编《飞机总体设计》本科教材(牵头7校2所联合编写,获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入选教指委推荐教材、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发起和负责“飞行器设计仿真赛项”(24个省市自治区109所高校的415支队伍报名参赛)。他获得三次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次排名第1,两次排名第2),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总排名第2,北航排名第1)、三等奖(排名第1)各一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专利20余项。他累计授课15年,15轮次,培养了48名硕博研究生。

  • 李靖敏

    实验学校

    李靖敏老师获河北省、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荣誉称号、5次获市优秀教师、获市师德先进个人,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 、 民盟社会服务先进个人、河北省、北京市优秀盟员、海淀区优秀盟员。她是教育部创办的“全国基础教育教学专家库”专家,作为专家应邀参加“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评审、应邀参加首届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并做示范说课,是海淀区特级、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的委员,是海淀区“风采杯教学”大赛评委,是一区六校教学指导专家。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10项、市区级20多项,获奖论文近20篇,其中省部级5篇,发表10篇论文(9篇独作1篇合作),近三年在教育部主管核心期刊发表3篇。曾主编《初中平面几何练习》。她累计授课41年,入职北航担任高三数学把关教师、备课组长12年,进行教学讲座 21次,其中市级8次、区级4次、校级9次,市区级示范课、研究课10节。18次获“全国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各类数学竞赛中获奖50多人次,其中“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4人,获奖学生被保送北大;指导的6名青年教师,在全国说课比赛中获奖,一等奖2人。她在全国教育不发达地区多次进行教师公益培训,网络公益授课50多小时。

  • 杨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光老师是材料大类2门核心专业课负责人,1门研究生学科核心理论课教学团队负责人,北航“三育人”先进个人,“我爱我师”优秀教师,曾获“凡舟”课程先进奖教金一等奖,“西飞”奖教金和北航教学优秀奖。她秉承“规格严格,知行合一”理念育英才,主讲12门课,建设2门北航精品课和1门A级优质课,课程间融通教学,近5年选课学生达4200余人次,年均120多学时。她科教融通谱新篇,独立出版译著1部,转化发明专利2项,主持和参与的多项教改项目获北航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篇,建立了高分子合成综合和特色教学实验平台。她以至纯之心,行至善之教,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导师,曾任班主任、系教学主任。从教30年,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被誉为“温暖的阳光”。

  • 林海英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林海英老师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大学生科技竞赛卓越贡献人物、全国最佳导师等系列奖项/荣誉称号,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规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她创建北航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累计指导学生800人次,带领团队获国家级科技竞赛奖20余项,代表北京市参加冬奥会宣传片拍摄,多次亮相央视节目,创立了北航“AERO赛车队”品牌。她主讲4门本科课程,每年授课学生200余人,建立3个生产实习基地,连续10年带队下厂实习,指导了20名硕士研究生。

  • 高莹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高莹老师以第五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0篇。她曾获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北航教学优秀奖二等奖1项。她负责建设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参编《区块链技术原理》教材。她累计授课16年,49轮次,培养了13名硕士研究生,指导4名本科生在《密码学报》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密码技术竞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科技竞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 立德树人成就奖
  • 立德树人卓越奖
  • 立德树人优秀奖
  • 陈懋章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陈懋章,航空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79~1981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访问学者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湍流研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方向为航空发动机及叶轮机械研究、粘性流体力学。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航空航天评议组委员、国家科技奖评选委员会航空组组长、国家攀登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能源水利学部主任、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湍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1993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7年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99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0年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08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11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4年荣获中航集团“航空报国金奖”、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20年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全国10个)。

    在教学上,陈懋章院士精益求精,即便讲过多次的熟悉教材,上课前仍要认真准备,曾讲授《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原理》、《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叶轮机械原理》等课程,发表的专著《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在育人上,陈懋章院士对每一名学生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兢兢业业,培养了53名硕博士研究生,其中包括中国航发集团专职型号总师刘永泉、中国航发商发副总师杜辉等一大批总师副总师;柳阳威、刘宝杰(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刘火星(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等7名学校骨干教师。

    在爱人患上癌症、生活并不宽裕的艰难情况下,2013年陈懋章院士和陈光教授、刘大响院士共同发起建立了“航空强国中国心”教育基金,以奖励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学生。《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迄今为止共评选出全国9名教师和61名学生,他们的科研成果已应用于长征5号火箭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除此之外,陈懋章院士为激励中学生航空报国,在成都树德中学和石室中学建立中学生奖学金。

  • 钟群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钟群鹏,机械(电)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失效分析和预测预防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工作。曾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加拿大失效分析和预防高级培训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5个学会的副理事长,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综合组组长,国防工业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组长。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机械产品失效分析丛书》、《中国材料工程大典》、《质量强国战略研究丛书》,出版《断口学》、《裂纹学》、《失效分析基础》、《材料失效诊断、预测和预防》等多部专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荣获航空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成就奖、特别贡献奖,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终身成就奖。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钟群鹏院士是我国失效分析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联合业内骨干呼吁国家加强失效分析的研究和组织工作,并于1986年建立失效分析工作委员会。他先后主持或参加了500多个失效事故的原因诊断和预防决策项目,力争让每一例失效分析得出科学结论,经得起历史检验。他参加了对建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议、起草、发起工作,担任筹备组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促其于2011年列入研究生培养目录。

    钟群鹏院士作为北航学术委员会主任,积极参与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为学校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战略规划制定做出了贡献。“985工程”二期校内验收评审会召开前两周,钟院士刚做过青光眼手术,却放不下学校的工作,坚持参加了全程评审,圆满完成了专家组工作。

    钟群鹏院士作为北航材料学院的教授,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在教学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的眼里,钟院士不仅是学识渊博的导师,更是慈爱的家长。从教50多年来,钟院士共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50多名,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成为所在单位的科研攻关骨干力量。

    钟群鹏院士是一个“工作狂”,他年岁已高却依旧奋战在学术科研第一线,但其实他的身体并不好,用同事们的话来说,他是在用“一只眼睛、一个肾、一条腿”来工作的。正直、无私、严谨、豁达、幽默,这是钟群鹏院士留给所有跟他共事过的人的印象。


  • ​刘志新

    经济管理学院

    刘志新老师曾获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系列奖项/荣誉称号。他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建设点负责人,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负责人,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负责人。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他累计授课36年,核心专业课20轮次,培养40名博士研究生,156名硕士研究生。

  • ​陈志英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陈志英老师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9 排名5)、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8排名5),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优秀教学团队”,1993年被评为航空航天部优秀青年教师。他编著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航空发动机维修性工程》(第1作者),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1项排名第一、2项第三。他累计授课40年,讲授过14门课程,培养了108名硕博研究生,指导42名本科生参加冯如杯科技创意论文竞赛,2人获得一等奖,多人获得二、三等奖。

  • ​陈迪荣

    数学科学学院

    陈迪荣老师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优秀教学团队成员。他负责申请并获批统计学专业、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参编教材《现代数学基础》。他以第二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70篇,顶刊论文11篇,单篇最高被引200次。主持国家级项目11项。他参与谋划和组织申请并获批4个博士点、3个重点学科,5次被列为学术带头人之一,是“蓝天学者”特聘教授(首批)。入职我校28年,他年均学时150。先后主讲15门课程(分别3-10轮), 其中7门为我校新开课。他培养了20名硕士生,20名博士生,其中7人在顶刊发表论文,现有10名教授、副教授,3名航天高工,1名机器学习首席专家(被新华网报道)。

  • ​林贵平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林贵平老师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系列奖项/荣誉称号,担任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他作为负责人建设申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优质课程1门,主编《载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北京市精品教材)、《飞机结冰与防冰技术》(工信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他累计讲授本科生课程30年,培养了超过100名研究生,指导学生获首届全国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博士论文。

  • 胡晓光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胡晓光老师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西飞奖教金二等奖、成飞和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获北京市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次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北航优秀主讲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冯如杯”优秀指导教师。她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推荐申报了国家一流课程;主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共出版4版。她以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SCI论文16篇、发明专利10项。她累计授课36年,52轮次,培养了85名硕博研究生,组织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等,获国家二等奖7项、北京市一等奖8项省部级以上31项。

  • ​卫乃兴

    外国语学院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 ​王田苗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 ​王金良

    物理学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 李惠峰

    宇航学院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 ​谷久文

    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 金硕

    物理学院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 ​郑咏梅

    化学学院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 晏海华

    计算机学院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卡脖子”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

  • 立德树人成就奖
  • 立德树人卓越奖
  • 立德树人优秀奖
  • 王祖林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王祖林,男,196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

    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北京市教学成果、北京市总工会教育创新标兵、成飞奖教金、北航优秀共产党员等系列奖项/荣誉称号。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通信工程》建设点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课程《数字信号处理》主要成员,参编《数字信号处理》教材,主编《新一代嵌入式处理器龙珠i.MX结构及应用基础》。

    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奖一等奖、发表SCI/EI论文180余篇,获发明专利20余项。累计授课35年,校级《数字信号处理》本科一流课程和研究生精品课负责人,讲授22轮次《图像信号处理》本科课程,累计培养100余名硕博研究生(已毕业84名)。


  • 桂幸民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桂幸民,男,1965年8月出生,群众,教授。

    曾获北航优秀主讲教师、某国家重点项目发动机气动匹配及非定常流支撑团队首席专家、中国航发某所重大项目专业副总师、南昌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系列奖项/荣誉称号。

    负责建设校一流课程1门,主编《航空叶轮机原理及设计基础》教材(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2023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

    累计授课30年,27轮次,培养了80余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0余名本科生,所指导学生获AIAA全球燃气涡轮发动机设计大赛第一名、全国高校航空航天毕设成果交流会二等奖、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校优秀硕士论文。


  • 张莉

    计算机学院

    张莉,女,196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

    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团队、3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6次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系列奖项/荣誉称号。

    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和教育部虚拟教研室2个,主编教育部“101计划“教材《编译原理与技术》。以第一完成人获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近10年发表SCI论文4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连续授课28年,28轮次,培养了120余名硕博研究生。


  • 孟庆春

    宇航学院

    孟庆春,男,196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第三名)、二等奖(第五名)、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航立德树人优秀奖,四次获评北航“我爱我师”优秀教师、一次“十佳教师”,“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成长基金“——课程团队建设突出贡献奖。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推动《材料力学》课程体系重组和MOOC课程上线,撰写新编《材料力学》教材主体部分。

    2018年以来,合作发表SCI论文25篇。累计讲授《材料力学》、《导弹与运载火箭结构设计》32年,年平均授课96学时,总选修人数已近6000人次,包括桂海潮。共培养博士10名,硕士53名,两名硕士获校优秀硕士论文。担任守锷书院学业总导师及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副组长。


  • 王之栎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王之栎,男,196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

    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等系列奖项/荣誉称号。

    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机械设计》《摩擦学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教材,其中《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一书已经印刷10万余册,影响非常广泛。

    以第二完成人获国家教学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一等奖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教学二等奖1项。累计授课41年,80轮次,注重课程教育和科教融通相结合,培养了20余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0余名本科生,服务于我国航空航天与机械设计制造领域。


  • 桑晨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桑晨,女,1971年11月出生,群众,副教授。

    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融关爱于日常,化大爱为点滴。曾获“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校教学成果奖3项、凡舟教学团队、校教学优秀奖等奖项、荣誉称号。

    承担课时量、学生评教分数,始终是生医学院的最高之一,每年课时数超过200学时,本科生课时数平均120学时。负责建设校级双百课程1门,参讲建设校级一流课程2门,参编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1本。

    跨界整合,以扎实医学学识铸就医工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精益求精,持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 胡象明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胡象明,男,195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

    长期担任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政管理专业的负责人,曾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负责建设校级一流课程1门,正申报第三批国际一流本科课程,主编《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入选十五、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并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发表CSSCI等高水平论文17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转载,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科研成果多次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累计在教学一线授课38年,指导百余名学生参加挑战杯、冯如杯竞赛等各级各类学术竞赛并获奖;累计培养了200多名硕博研究生,指导2名硕士生获北航优秀硕士论文奖,1名博士生获北航优秀博士论文奖。多篇资政报告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作为专家担任国务院郑州7.20特大洪涝灾害调查组成员,应急管理部为此专门致函学校表示感谢。


  • 李英姿

    物理学院

    李英姿,女,1968年12月出生,群众,教授。

    曾获连续5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首批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首批北京市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19项省部级以上奖项。

    负责建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首批),以核心成员参与建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主编中英文《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并参与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等2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其中教学仪器专利3项)。

    累计授课37年,年均实验教学400学时以上,培养了20余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以第一作者带领本科生参与发表SCI教改文章3篇,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8篇;独立指导7届本科生国家大创;指导学生获全国高校论文二等奖、北京市实验竞赛一等奖。


  • 李亚梅

    法学院

    李亚梅,女,196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

    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五次)、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系列奖项/荣誉称号。累计获得奖励40多项,其中省部级10多项。

    累计授课32年,130轮次,主讲公共理论课、专业课及核心通识课等10多门课程,先后担任三个教学团队负责人,入选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建设北航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及第一批劳育精品示范课程,主编或参编教材10余本。

    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一等奖、首都挑战杯特等奖,获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冯如杯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20余项,4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重点实践队立项,获首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校级优秀社会实践队一等奖,获优秀社会实践指导教师。


  • 邵兵

    软件学院

    邵兵,男,196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

    教育教学:执教近40年。在北航工作19年间,累计授课8门课程,其中为本科生讲授15轮次《编译技术》(国家级一流课程)、8轮次《走进软件》(校级一流课程),学生评教都在90分以上,为研究生开设6轮次的《交互式设计》和5轮次的《并行程序设计》曾两度获得学校研究生课程卓越教学奖。

    发展指导:指导学生参加“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获特等奖1次、一等奖3次、二三等奖多次,参加“华为毕昇杯”大学生编译系统设计大赛获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指导学生获得北航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北京市本科毕业论文各1次、1人获沈元奖章,2名研究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6名研究生被评为北航优秀毕业生。

    公共服务:自2017年大类招生以来,不间断担任书院或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和学业专属导师,获得校级和院级优秀班主任。8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北航贵州招生组宣传工作,获校院招生先进个人各1次。为课程教学团队培养2位新人,指导1位年轻教师获得研究生课程卓越教学奖。


  • 闻洁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闻洁,女,1964年10月出生,群众,研究员。

    累计授课30年,《高等传热传质学》累计授课30轮次,5年内年均199.2学时,牵头校企联合建设两机领域卓工核心课程。创立科研教学相结合基地支撑专业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数次获得北航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

    培养硕博研究生80余人,20余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市优秀毕业生、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奖励;做学生知心人,用无疆大爱挽救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优秀学子。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先进冷却方向负责人、 2项航发型号联合设计团队核心专家、“两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首席。发表学术论文8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2017年立德树人成就奖获奖教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