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链接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中科院物理所与北航材料学院共同合作完成的题为《六方铁磁体的稳定磁结构耦合及其可控磁功能特性》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一种MnNiGe:Fe新材料,该材料在280K的宽温度范围内(70K到350K)具有稳定的磁结构耦合相变和可控磁功能特性,有望成为一种具有磁驱动与传感、磁制冷等多功能特性的新型材料
我校与中科院化学所合作,通过对筛器类蜘蛛捕捉丝的水收集特性研究,揭示了其方向性集水效应机理,以封面作发表在英国《自然》上(Nature,2010, 463, 640-643)。这个工作从微纳米层次上首次揭示筛器蜘蛛(UloborusWalckenaerius)的捕捉丝在遇到雾而润湿时,能利用纳米细纤维组成的蓬松和链接结构变成周期的纺锤结构和纤细的链接结构。并在纺锤结构和链接结构之间形成了表面能量梯度,和曲率梯度还产生拉普拉斯压差。通过这两...
2012年德国著名杂志《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北航化学与环境学院完成的题为《螺吡喃修饰的光与pH双响应纳米流体二极管》研究论文(Light and pH Cooperative Nanofl uidic Diode Using a Spiropyran-Functionalized Single Nanochannel,Advanced Materials 2012, 24, 2424-2428)。该论文报道了一种采用螺吡喃修饰的锥形纳米孔道材料,该孔道可以实现光和酸度对于孔道整流性的双重调节,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多重响应功能的仿生...
2013年国际权威刊物《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我校化学与环境学院研究成果(Temperature Controlled Water/Oil Wettability of a Surface Fabricated by a Block Copolymer: Applicationas a Dual Water/Oil On–Off Switch, Adv. Mater.2013, 25, 273-277)。该论文报道了一种具有温度响应的嵌段共聚物,该材料能够自组装形成表面有序的纳米结构,通过改变环境温度,首次在同一种材料表面实现了温度控制的亲水/疏水,亲油/...
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权威杂志《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了我校化学与环境学院的研究成果《不同晶型的纳米氧化亚铜(立方体和八面体)对大型水蚤的氧化应激作用》,该论文揭示了不同晶型、形状人工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机制,发现不同晶型的纳米氧化亚铜在生物体内的积累、生物标志物的合成等毒性效应与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面能量、表面金属原子数目等因素密切相关
2012年国际权威刊物《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发表了我校化学与环境学院的成果“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在能源转换与储存器件中的应用:从燃料电池到超级电容器”(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devices from fuel cells to supercapacitor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12, 41, 7291-7321)。该论文报道了世界范围内的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我校化学与...
2013年德国著名杂志《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了我校化学与环境学院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合作的成果“基于共轭交联氧化石墨烯的超韧人造鲍鱼壳”(Ultratough Artificial Nacre Based on Conjugated Cross-linked Graphene Oxide,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3750-3755.),论文被选为当期的内封面。石墨烯是近几年来广受关注的一类二维碳纳米材料,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该二维碳纳米材料具...
我校化学与环境学院在化学领域权威刊物《J. Am. Chem. Soc.》发表了利用分子的氢键粘连作用构造新型凹多面体纳米结构的研究成果(“Hydrazine-Linked Convergent Self-Assembly of Sophisticated Concave Polyhedrons of β-Ni(OH)2 andNiO from Nanoplate Building Blocks, J. Am. Chem. Soc., 2009, 131, 2959”),丰富了构造功能型纳米结构的方法
《Carbon》杂志发表了北航化学与环境学院的题为《静电纺丝结合超临界干燥制备介孔聚丙烯腈纤维和介孔炭纤维》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静电纺丝和超临界干燥相结合,制备介孔纤维的方法,并且实现了纤维孔结构和形貌的可控,通过控制过程条件可以得到具有纳米粗糙表面或高介孔孔隙率的PAN纤维和炭纤维,该纤维有望应用于快速吸附、催化、高效隔热等领域
我校化学与环境学院在化学和材料重要刊物《J. Am. Chem. Soc.》和《Adv. Mater.》上发表了关于纳米结构对液晶取向影响的研究成果,“Synthesis of Nickel Bowl-like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Doping for Inducing Planar Alignment of a Nematic Liquid Crystal, J. Am. Chem. Soc., 2011, 133, 8389”和“Alignment of Liquid Crystals Doped with Nickel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DifferentMorphologies, Adv. Mater., 20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一单位),通过改进和控制提拉涂层技术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材料制备了梯度粗糙梯度尺寸纺锤节纤维,水凝结观察时发现除了微小液滴展示了方向性移动向纺锤节外,长大的液滴其合并,也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图8)。由于较大的纺锤节具有较大的毛细粘滞力,液滴经传输最终将被稳定在较大纺锤节上,使该仿生纤维展示了智能化的方向液滴输运特性。(Nature系列子刊Scientific Reports 2013,3:2927
生理学国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 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发表了我校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题为《血管血管平滑肌细胞糖萼调节剪切力诱导的增殖,迁移和一氧化氮生成》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现糖萼在平滑肌细胞的力传导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有望成为调节平滑肌细胞功能的靶分子
生理学国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 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发表了我校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题为《人主动脉中血流和LDL传输的数值模拟:主动脉弓中旋动流的生理意义》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研究了低密度脂蛋白在人主动脉中的传输规律。基于数值仿真结果,提出了动脉系统中的旋动流具有抑制有害脂质(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壁中的沉积等生理作用的观点,并提出可将此旋动流原理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器械的设计
植介器械国际期刊《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发表了我校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题为《旋动流可提高冠状动脉支架处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提出通过人为引入旋动流也许可以抑制分叉支架处扰动血流的观点。该结果对于分叉支架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英国著名杂志《Biomaterials》发表了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完成的题为《使用碳纳米管促进人脂肪干细胞体外向成骨质细胞分化以及体内异位成骨》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碳纳米管材料通过吸附大量的特定蛋白促使细胞向成骨质方向分化,有望作为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