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于2017年设立“立德树人奖”,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使命感,开创师德师风建设新局面,奖励表彰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教师。“立德树人奖”是我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最高荣誉,包括“立德树人成就奖”、“立德树人卓越奖”和“立德树人优秀奖”。评选标准坚持不唯帽子,以扎根教学一线、潜心教书育人为导向,年均授课不少于64学时。
以“立德树人成就奖”树立从教30年以上有杰出成就、德高望重的大师榜样;以“立德树人卓越奖”树立从教15年以上有卓越成就、很高声望的名师榜样;以“立德树人优秀奖”树立从教5年以上有优秀成绩、师生爱戴的骨干教师榜样。
立德树人成就奖
立德树人卓越奖
立德树人优秀奖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关键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关键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关键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关键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关键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关键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关键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关键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关键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关键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关键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关键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关键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
卫乃兴老师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北航优秀本科/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4次)等奖项/荣誉称号。他负责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主编《新核心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共4册。他以唯一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工作荣誉奖1项(集体奖)、发表SSCI/CSSCI论文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他累计授课38年,38轮次,培养了62名硕博研究生,将多名本科生送入国际顶尖名校深造,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获一等奖,冯如杯竞赛获二等奖。
王田苗老师是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组长、“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北京大区主席。他作为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主编教材1本,累计授课30年,90轮次,培养1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32名本科生,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3人获一等奖。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5项;发表SCI论文55篇,在国内率先开展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成功应用于上千例临床应用,参加第29届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恶劣环境下机器人漫游者实验。他传承“启先”精神,建好“机器人”专业;坚持“红色梦拓”,构建贯通式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当好创业导师,带出硬核CEO军团。
王金良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校教学名师、校优秀主讲教师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校“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连续12年获得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负责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主编《普通物理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教材辅导书1部。他累计授课35年,培养了30名硕博研究生,指导近50人次的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近5年获奖学生共1168人,其中特等奖13人、一等奖272人,总成绩始终位列北京市A类学校前3名。
李惠峰老师曾获“第九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 、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第10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及最佳演示奖。她负责建设北航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编教材/专著2部。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航天科技创新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中国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0余篇。她累计授课24年,先后主讲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18名博士生100%国防系统就业,40名硕士生70%国防系统就业。她指导“北航一号”探空火箭项目,获得“三育人”先进集体,指导士嘉书院导学项目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获一等奖。
谷久文老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师德标兵、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相关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都有视频新闻播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也做了专题为《诠释高尚师德》的新闻报道。他的本科课程获得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编教材《商业摄影》。他以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36篇,累计授课14年,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1项,铜奖2项、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省部级比赛获奖多项。
金硕老师曾获教育部教指委教学奖励、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3)、物理学术竞赛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团队(排名4)等奖项。她曾获北航“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奖、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学优秀一等奖、“凡舟”奖教金一等奖、“范钦珊”一流主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研究型示范课程2门,主持科技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论文59篇。她累计授课18年,最高17轮次,培养14名硕博研究生,学生获国内外会议展报奖、优秀论文奖等10余人次。她与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获北京市及以上奖励14人次。
郑咏梅老师曾获北航“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大学生/研究生培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主席及突出贡献奖等系列荣誉称号。她负责建设本/研课程6门,主编《前沿新材料概论》《Bioinspired Design of Materials Surfaces》《Bioinspired Wettability Surfaces》教材/专著。她是北航首篇Nature期刊封面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获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突出贡献最高奖1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及重大计划973项目等累计8项。她累计授课30年,35轮次,培养47名硕博研究生。她指导30余名本科生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指导全国大学生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晏海华老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花旗”奖教金、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他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立项建设北航一流本科课程1门;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等教材3本;翻译出版教材2本。获军队二等奖1项、部级二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7篇。他累计授课33年,56轮次,为超过5000名学生授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0余名,指导学生参加“冯如杯”竞赛,多次获一等奖。他主持开发教学辅助平台,连续17年服务教学,受益学生超过7000人,被150余所高校使用。他助力解决石油勘探领域国产工业软件关键难题,参与研发的偏移成像软件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承担数十项国防关键软件测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