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空气动力学课程团队有成员15人,其中教授6人。主要承担全校的“空气动力学”课程。团队中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团队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出版教材或专著15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北京市优秀教材1部,“空气动力学”获北航校级建设奖优秀教材特等奖,“流体力学通论”,入选科学出版社重大项目“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教材出版工程”。
课程介绍
空气动力学课程是我校飞行器设计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继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之后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总体定位是: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创新实践三大环节,重点培养学生航空航天意识、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
该课程始建于1952年,其创始人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代表人物、近代流体力学之父普朗特大师的女弟子陆士嘉先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空气动力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由我校陆士嘉、徐华舫、吴礼义等老一辈科学家亲自授课。该课程起点高、历史沉淀深厚。第二代主讲教授由张炳喧、陆志芳、钱翼稷(精品教材编著者)、沈遐龄(北航优秀主讲教师)等教授组成。
现任课程组属于第三代,依据该课程深厚的历史底蕴,课程组长期坚持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思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问题牵引、启发教学,重视将知识的创造过程传承给学生,引导学生善于从鸟的飞行原理、自然现象和实验过程中获取灵感、凝练科学思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对空气动力学的教育教学进行不断改革,使该课程的教学水平、教材建设和实验设备建设等综合指标一直处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领先水平。